“新農人”變身“經紀人” 帶領村民共同致富

核心提示: 大學畢業返鄉創業,他從承包10畝地種植蔬菜、瓜果,到10年后投資1000多萬元新建連棟溫室大棚;從自己闖天下到帶領果農共同致富…

圖為毛丹正在采收新鮮成熟的小番茄。記者 謝超 攝

本報記者 謝超

大學畢業返鄉創業,他從承包10畝地種植蔬菜、瓜果,到10年后投資1000多萬元新建連棟溫室大棚;從自己闖天下到帶領果農共同致富……一路走來,“新農人”毛丹將家鄉特色農產品打造成諸多爆款產品,闖出了一片自己的“果品”天地。

“小果子”做成“大產業”

瓜果滿園的季節,走進司徒鎮屯甸村的恒青生態園,大棚內種植的5畝小番茄生機盎然,如瑪瑙般掛滿藤蔓,有金黃的、有嫣紅的……一眼望去,藤上果子千般俏,陌上綠葉正當時。恒青生態園負責人毛丹正穿梭在果園內,一邊向游客介紹著果園內各類水果的品種、采摘期,一邊忙著幫游客采摘已經成熟的小番茄。

1984年出生的毛丹,是土生土長的農家子弟,從小就看盡了祖輩和父輩在傳統農業種植上的種種不易。本著改變這種“面朝黃土背朝天”的生活的想法,2001年,毛丹順利考入南京農業大學,學習農林經濟管理。大學畢業后,毛丹一心要把自己學習的知識和技術用于實踐,毅然選擇回鄉創業。

創業之初,毛丹承包了10畝地種植蔬菜、瓜果,自己既是老板,也是果農,但由于經驗不足,毛丹當年就虧損了10多萬元。

“那大概是我人生中最黯淡的一段時光,但也感謝那段時光,讓我迅速成長起來。”毛丹感慨地說。在江蘇省丹陽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和屯甸村委會的幫助下,2013年,毛丹的果園開始走上正軌,相繼流轉50畝土地,引進臺灣“蜜寶”火龍果、日本番茄等品種進行培育,嘗試走高檔水果的經營之路。

經過9年發展,現如今,毛丹經營的恒青生態園總面積達150畝,擁有12座連棟溫室大棚,主要種植“蜜寶”火龍果、“金貝貝”番茄、“紅顏”草莓、“早春”櫻桃、軟棗獼猴桃、砂糖李等數十種高檔水果,年銷售額超200萬元。

“新農人”變身“經紀人”

摘下一顆金黃的小番茄,咬上一口,汁水四溢,唇齒生香。6月12日,鎮江游客劉愛萍帶著閨蜜和孩子前來大棚里體驗采摘樂趣。行走在果樹中間,孩子們的小臉上滿是好奇與喜悅。“小番茄是女兒最愛吃的水果,但她從未見過小番茄是如何生長的。”劉愛萍笑著告訴記者,“帶孩子體驗采摘,就是想讓她增長見識,既飽口福、又飽眼福。”

眼下,毛丹將林果種植與鄉村體驗游結合,把自己的家庭農場發展成一家集林果采摘、農事體驗、休閑垂釣、生態餐飲為一體的休閑觀光農場。而隨著“微旅游”“微度假”的興起,周末親子游、觀光游、采摘游已成為恒青生態園的主要銷售渠道。

“小果子”長成了“大產業”,更成了村民心里的“致富果”“甜蜜果”。“為了帶動村民就業,果園內的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。”毛丹告訴記者,“果園內有長、短期工人幾十人,每年工資就要發放50多萬元。”

隨著恒青生態園知名度的擴大,采摘季每天都有幾十人前來采摘、游玩。2020年7月,司徒鎮杏虎村種植獼猴桃的果農張亮慕名找到毛丹,提出希望他幫忙銷售獼猴桃的請求。“我的果園比較偏僻,車輛進出不方便;同時受疫情影響,更沒游客前來采摘了……”

“抱著試試看的心態,我把他的獼猴桃擺在了果園入口的農產品展示區,當年就銷售了20000斤。”毛丹意識到,品質好、口感佳的水果很受市場歡迎,“但從田間到市場,不是所有果農都能做到既種得好、又賣得好。”

之后,毛丹將過去的“單打獨斗”變為“聯合作戰”,吸納周邊種植水蜜桃、李子、桑葚、葡萄等水果的農戶抱團發展,充當他們的果品“經紀人”。“他們只需專心水果品質,我來負責對接市場。”2021年,毛丹總計銷售各類水果10多萬斤,幫助10多戶果農解決了銷售難題。

“幸福美好生活要靠奮斗來創造。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,廣袤農村大有可為,廣大青年大有作為。”望著眼前一顆顆長勢喜人的小番茄,“新農人”毛丹滿懷憧憬,“我相信只要勤勞、勤快,生活就會越來越好!”

責任編輯:王琳

本網首發

丹陽視覺

丹陽熱點

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播放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