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豐饒秀麗的揚子江畔,到高聳綿延的念青唐古拉山腳,江蘇與拉薩,遠隔3800公里漫漫旅途,相距3800米海拔落差,卻因對口支援而緊緊相依。一代代江蘇援藏人前赴后繼,自海而來、向山進發,矢志改變西藏落后面貌,用青春和熱血和西藏人民共同譜寫了幸福之花。
授之以漁,科技援藏激發發展活力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。江蘇援藏變“輸血為造血”,變簡單的資金扶貧為項目扶貧、產業扶貧、科技扶貧,激發西藏發展的內生動力。2019年至2022年,江蘇安排援藏資金20.1億元,其中支援拉薩市資金15.07億元,實施援藏項目156個,一批帶動效益明顯的產業項目落地,受援縣區城鄉面貌得到顯著改善。全產業鏈的綜合性農牧示范園區——格桑塘現代農牧業產業示范園,如今能帶起一條集草牛肉奶于一體的完備產業鏈,成功輻射帶動5000多名農牧民增產增收。江蘇援藏以實現西藏可持續發展為根本出發點,聚焦綠色發展、高質量發展,2019年以來江蘇招引71個產業項目落地,實際到位資金38.45億元,沒有一個高排放、高污染、高耗能、低效益和有安全隱患的項目。最大程度減少產業發展對西藏脆弱生態環境的破壞。
計之深遠,智力援藏夯實發展底蘊。江蘇援藏布局長遠、放眼未來,要從根子上改變西藏、發展西藏,造福西藏。要改變西藏面貌,關鍵在人才、根本靠教育。在一代代援藏人的接續奮斗下,江蘇在所有援藏省市中,率先實現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體系、從普通教育到職業教育完整類型的全覆蓋,援藏教師數量位居全國援藏省市之首。支援一所學校、輻射一片區域,成為江蘇所有援藏教師共同心聲。他們帶去先進的教學理念,將“供氧”轉變為“培養”,為西藏當地培養一批帶不走的教師隊伍。如今,拉薩江蘇實驗中學中考成績已5年蟬聯拉薩第一。江蘇援藏隊伍精準對接人才需求,搭建多方聯動平臺,三年安排智力援藏資金4559萬元,開展121個項目,重點培訓教育衛生、信息化、文化旅游、鄉村振興等方面緊缺人才……周到的人才培養計劃,厚植出一片高素質人才成長沃土。
惠之于民,資金援藏聚焦幸福民生。江蘇援藏人切實認識到,援藏的目標是徹底改變老少邊窮地區的落后面貌,是根本改善西藏地區人民的生活條件,是讓西藏人民切實享有國家發展的幸福紅利。因此,江蘇援藏始終聚焦民生、溫暖民心,援藏資金超80%投入到民生領域,讓援藏工作真正走進藏族百姓心里,惠及藏族百姓的生活。南京第九批對口支援墨竹工卡縣工作組3年前的承諾已成為現實。眼下,一座座嶄新的“溪橋”,覆蓋全縣8個鄉鎮40個行政村,惠及農牧民群眾5.6萬人。在達孜區扎葉巴村,一幅全域旅游圖景已徐徐展開,“待項目落成后,這里的百姓就能實現家門口就業。”即將回程的鎮江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組長羅小兵說道。江蘇援藏工作一批接著一批干,相信藏族人民的日子會越來越有盼頭!
志之在融,文旅援藏共育友誼之花。江蘇援藏始終把文化上的認同感、中華民族的大融合作為基點,在交流融通中提升藏漢兄弟情、一家親?!陡幱卫_》彩色繪本和“拉北環線”旅游打卡標識正式發布,吸引了眾多江蘇“驢友”的目光。“天邊墨竹最西藏”凈土產品與文化博覽會上,110家西藏企業、合作社帶來1080種墨竹及西藏特色商品,在金陵古城刮起一股強勁的“墨竹風”。蘇藏兩地共同創作、藏漢藝術家共同演繹的音樂劇《天夢》,共繪藏漢人民一家親的美好生活!建成18家市級“青年就業見習基地”,完成見習300人次;連續3年舉辦拉薩市青年創新創業大賽,扶持32個項目投入106萬元;“筑夢起航行動”,讓青少年在追夢路上一個也不能少;組織50名學生、25名青年代表赴江蘇交流,播撒民族團結進步的種子……
“五十六個民族,五十六枝花,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。”一代代江蘇援藏人就是以這個樸素的兄弟情感,心懷祖國的壯美河山。他們缺氧不缺精神,讓“格桑之花”在西藏絢麗綻放。(高昀)
網友評論